加速去库存玉米拍卖 需突出“商品属性”
2014/2015年度临储收购结束一个月有余,由拍卖粮主导的国内玉米市场再度来临。东北玉米库存量仍在增加,本年度东北玉米临储拍卖的成交量、价格将对复苏初现的养殖行业、高粱替代进口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玉米去库存应当突出玉米的商品属性,按不同粮食等级随行就市,加速库存消化,以缓解秋收仓容紧张的压力和储粮财政压力。
2013/2014粮食年度,东北玉米临储收购量达到6919万吨,在大部分粮源进入政策性库点的情况下,玉米拍卖价格成为国内玉米市场的主流价格。
据粮油市场报记者了解,2014年全国计划拍卖东北产区临储玉米9421.633万吨,实际成交2468.472万吨,成交率为26.2%。其中吉林实际成交894.452万吨,成交率为34.7%;黑龙江实际成交735.3794万吨,成交率为15.1%;辽宁实际成交435.735万吨,成交率为56.1%;内蒙古实际成交402.906万吨,成交率为33.9%。从成交率可以看出,仍有大量的临储玉米滞留在国储库内。
2014/2015粮食收购年度,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达到8328.76万吨,加之上年的库存玉米,今年的临储玉米拍卖为何比去年提前一个多月,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今年5月份东北临储玉米的拍卖情况可以看出,尽管黑龙江、吉林两省针对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出台了补贴政策,但成交率仍不容乐观。
5月29日交易数据显示,计划销售存储于黑龙江省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33.5531万吨,实际成交16.3381万吨,成交率7%,成交均价2178元/吨。5月28日竞价的吉林临储玉米成交率也仅为9.83%。
业内人士曾指出,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速玉米消化,尤其是那些粮质偏差、不能做饲料用粮的玉米,完全可以低价处理给酒精加工企业,如此既能带动玉米市场活起来,同时也减少了国家粮食保管费用的支出和库存玉米品质的进一步降等。
谈到玉米如何加速去库存化,让玉米真正的市场流通起来,大连北良有限公司经营部副总经理王海军表示:“目前养殖行业和玉米深加工行业不景气,拍卖玉米顺价销售令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只能寻求其他替代品或者间歇停工。库存的东北玉米年份不同,等级不同,国家应该结合在存玉米品质,按照不同用粮企业的需求使之进入市场。质量好点的,优质优价竞拍,质量比较差的玉米,低价销售,加速玉米消费。如果一味抱定顺价的原则,今年的东北玉米拍卖或许跟去年一样呈现成交率不高的态势。”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由于拍卖主导玉米市场,市场贸易粮数量大幅减少,加之拍卖成交率不高,东北地区散粮运输车闲置率不断提升。“去年我们承担了国家部分东北玉米的调运任务,中粮集团自己也有一些贸易粮,但其他南方用粮企业采购东北玉米需求大减,北粮南运玉米量总体下滑,加上近几年东北地区的散粮车数量盲目增加,现在已经接近9000辆,目前很多散粮车闲置了下来。”大连北良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林谦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