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债5年-1年、10年-1年、10年-5年期限利差均表现出阶段性走扩的趋势,其中,中债10年-5年利差较具代表性,从2月中旬低点12BP附近到近日高点37BP,上行约25BP,这与去年二季度收益率曲线快速陡峭化的情况十分类似。
这一轮期限利差趋势性走扩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将期限利差走势划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节之后至3月上旬,中债10年-5年利差从底部启动后快速走扩。主要原因:一是,前期期限利差压缩至历史低位,收益率曲线极度平坦化(非稳态),存在恢复新稳态的动能;二是,央行有意维持流动性宽松,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频繁及2月末全面降准便可略见一斑,资金面宽松进一步诱导短端收益率下行;三是,1月信贷远超预期,国内房地产回暖,强刺激之论再起,叠加猪价、菜价大涨,大宗商品价格回暖,通胀预期有所升温等因素,投资者对长债走势信心不足。
第二阶段,3月中旬,随着国内金融和经济数据出炉,前期强刺激预期、高通胀预期面临修正,中债10年-5年利差冲高回落。首先,数据显示,除房地产投资回升外,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仍下滑,而房地产投资持续回升未达成市场共识;其次,市场普遍认为,春节因素叠加寒潮天气推升食品价格大涨,从而带动CPI超预期上行,但CPI持续快速上涨存疑;再次,商品价格一改前期强势上攻态势,出现了一定的回调,似乎也与当时的市场预期不谋而合。
第三阶段,3月下旬至今,市场通胀预期似有再次抬头的迹象。其一,猪价、菜价并未出现季节性回落,前乐观预期面临一定修正;其二,房价持续走高势必带动租金上涨;其三,大宗商品价格短暂回调之后重回升势,叠加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贬值,输入型通胀压力凸显。此外,高频数据显示,3月工业经济弱复苏的概率在加大。期限利差悄然再度快速攀升。
综上,在资金面宽松、经济企稳无法证伪的情况下,债券投资者“趋短避长”,被迫“看多”债券是一种理性选择。关注期限利差走势,可以为分析市场预期提供线索,对债市投资大有裨益。
展望后市,短期期限利差走扩仍将延续,“牛陡”策略依然可行。从更长远看,若经济触底回升或持续改善被证伪,期限利差再度回落的宿命难改。届时,市场一定会给善于思考并做好充分准备的投资者以丰厚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