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A股新牛市蓄势 盈利模式暗藏巨变 [打印本页]

作者: insun    时间: 2016-12-30 09:33     标题: A股新牛市蓄势 盈利模式暗藏巨变

  2015年下半年至今,A股不断消化巨幅震荡的阵痛,趋近2016年年末之际,资本介入市场的积极性显而易见,举牌浪潮此起彼伏。于上述表象之下,市场偏好和风格也在酝酿着新的节奏,从而带来盈利模式巨变。新牛市前夜,《每日经济新闻》已站在市场最前沿,为投资者把脉2017年征战策略。
  多路顶层设计入深水 蓝筹股欲奏2017“主旋律”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每经编辑 宋思艰
  如同人生总是在挫折中成长一样,进入“青年时代”的A股也不例外,在经历了2015年的大风大浪、2016年又暂别“熔断机制”后,A股不断成长,迎来深港通开通这一标志性事件。
  深港通开通成“契机”
   经长时间筹备,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闸,这是继沪港通之后,内地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的又一力作。
  分析人士认为,从沪港通到深港通,均表明境内资本市场在对外开放,新的境外资本流入,有助于有价值、高成长的行业及公司被挖掘。换言之,互联互通的进一步深化,已在潜移默化地改变A股市场盈利模式,价值投资时代正在到来。
  顶层设计现利好
   事实上,互联互通只是促进盈利模式变化的一剂“调味品”,而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实施,已为蓝筹股价值投资成为主流埋下伏笔,市场较敏锐的资金早已将目光盯准这一领域。
  2016年以来,央企重组大手笔不断,截至目前,已有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宝钢与武钢、中储粮总公司与中储棉总公司等5对10户央企进行重组,目前央企已减少至102户。
  2017年将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2016年12月17日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四大重点:一是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振兴实体经济、让投资脱虚入实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已处于价值中枢的蓝筹股,有望占领投资主跑道。
  机构深思熟虑青睐蓝筹
   如果说政策利好和改革推进为蓝筹股崛起提供了“天时”,那么,机构资金重新意识到蓝筹股价值,开始深耕这块“良田”则提供了“地利”。
   总规模达万亿元的养老金入市也蓄势待发,尽管尚不知晓入市资金的具体规模,但从过往实践看,养老金入市也将寻找优质蓝筹股。
  蓝筹价值凸显
   如上所述,对于蓝筹股而言,“天时”、“地利”皆备,那么“人和”在哪里?
  事实上,蓝筹股的低估值早已不是秘密,可以说“人和”已经具备。2017年,就是如何围绕蓝筹股这一投资主线来排兵布阵。
  首先,深港通已于2016年12月5日正式开通,目前又即将进入年报发布期。从以往经验看,2016年底,市场重点或仍将放在主题投资上,诸如业绩高增长、高送转、摘帽概念股等。投资主题的分散也容易导致资金的分散,加之蓝筹股四季度已积累了一定的涨幅,因此,不排除蓝筹股2017年初进入调整蓄势阶段。
  其次,在调整蓄势后,年报发布进入中后期,业绩好、分红高的蓝筹股此时将受到资金关注,这也或将成为布局蓝筹股的较好时机,“一带一路”、保险、基建以及大消费等蓝筹股均可纳入考虑范围。
  第三,可根据2017年重大会议以及政策的变化,调整对不同蓝筹股的具体配置,比如“两会”、地方国企改革政策等。投资者可侧重关注有利好出台或有利好预期的行业,在其中精选低估值蓝筹股。
  最后,在具体投资操作上,相比小盘股,蓝筹股更多体现出的是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及高分红。因此,一旦投资,不宜频繁操作,最好耐心持股,享受与企业一同成长带来的收益。
  直面三重考验 小盘股“置之死地而后生”?
  每经记者 赵阳戈 每经编辑 宋思艰
  2016年可谓中小市值股走牛三年后的“分水岭”;2017年,对中小市值股而言,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期,也许是一个不太好的时期:比较好的是,2017年资金活水更多;不太好的是,在内地和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以及IPO加速发行的背景下,不排除估值高企的小市值股继续失宠,向基本面靠拢的投资思路或让小盘股在夹缝中生存。
  风险1:新股发行加速
   2016年的IPO整体状况是上半年稳定,下半年悄然提速。
  大智慧(7.580, -0.03, -0.39%)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已有197只新股相继发行,筹资总额1341.31亿元,筹资净额1246.4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11月,证监会核发IPO批文节奏突然加速至“一周一期”。当月IPO累计批复数量52家,融资规模333亿元,创下2015年6月以来的新高。随着批文发放速度的加快,新股发行已基本做到“即审即批”。
  分析人士认为,证监会一方面出台政策,一方面提速发行,旨在疏通IPO堰塞湖,解决IPO存量企业过多问题。市场加速扩容的背后,或对高估值的小盘股造成较大影响。
  风险2:估值泡沫刺破
  疯狂时无人能挡,泡沫再大也不嫌贵,但泡沫一旦被刺破,就如同吹胀的气球炸裂一般,伤害也可能最大化。
  目前,随着深港通的开通,A股市场中小市值股票普遍高估。东方财富(16.920, -0.03, -0.18%)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23日,创业板指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估值高达42倍,远高于沪指成分股平均16倍的市盈率,也高于深成指成分股平均31倍的市盈率。
  风险3:市场整顿进行时
   A股国际化步伐不断前行,与成熟市场接轨,首要任务便是肃清市场。2016年,监管部门更为严格地治理资本市场,即便是险资,不按套路出牌也会被“捉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6年12月,针对险资举牌“乱象”,不同监管部门同时出手,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
  首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首次针对资本市场上热议的举牌、杠杆收购发表看法,狠批“野蛮人”强盗式收购;其次,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强调,险资绕开监管套利行为,严格意义上就是犯罪;最后,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专题会议上措辞严厉地强调,保险资金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并提出要从严从重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
  同样,在对市场资金炒作上,监管部门依旧保持了高强度的治理。比如,知名私募创势翔因操纵证券市场被罚6000多万元。
  2016年11月,证监会部署开展“打击市场操纵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这是继部署IPO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专项执法行动后,证监会开展的又一次专项执法行动,执法的重点是各类市场操纵行为。
  权威人士介绍称,市场操纵的主观故意一直是争论较大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的信息型操纵案,均强调还原完整的信息操纵链条,其中如何证实上市公司与私募等投资机构“合谋”成为定罪的一大难点。而随着公安刑侦部门的介入,情况得到明显好转。
  机会或在洗尽铅华后
   在经历了2016年四季度的一路下行后,中小创个股2016年整体表现相较前两年出现明显拐点,在估值回归压力下,2017年,这些个股是否毫无机会?未必!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中小创个股很多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跌,尽管很多个股跌破年线、估值依旧偏高,但短期看,整体有反弹诉求,特别是年报期将至,快速增长、高送转小盘股往往易受资金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23日,已有485家创业板公司披露或更新了2016年年报预测内容。
  据此,有分析人士认为,2017年初,投资者可根据小盘股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并结合相关公司对2016年年报的业绩预告,关注有业绩支撑且可能高分红、高送转的个股;回避业绩不佳、估值高企的个股。同时,对于前三季度盈利状况一般、四季度或现亏损以及盈利下滑的公司,也需要仔细分辨,以免遭遇业绩“黑天鹅”。
  从具体操作来看,对于小盘股年报炒作区间,最佳时段是在“两会”前,毕竟“两会”后,可能会有很多具体的利好政策向大蓝筹倾斜,风险偏好转向蓝筹股的大概率较大。
  在上述题材炒作期后,中小创2017年整体表现或不太乐观,估值可能不断修正。到了下半年,整个估值风险释放充分后,中小创当中的优质白马股价值优势将显现,特别是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又是行业龙头的公司,大概率是资金首选标的。
  因此,投资者2017年对于中小创个股的操作一定要格外谨慎,选股需更加重视基本面,尽量少参与单纯的概念股炒作。




欢迎光临 金融酷财经论坛 (http://www.jrku.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